5月30日下午1點50分,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距論壇開幕還有10分鐘。
記者在北京中稅網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稅務報社共同主辦的第二屆稅務風險防控高峰論壇現場看到,盡管會務人員多次提醒與會企業代表去合影留念,但仍然有不少大企業代表不愿離開座位。坐在第二排的一位大企業稅務總監悄悄告訴記者,他們公司正在進行自查,對今天的會議內容非常關注,她擔心合影回來座位被人占了。記者發現,作為企業稅務風險控制的重要環節,自查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沒有被企業所正視。不過,這種情況正在迅速改變。
自查走過場:一個事項后期補稅2億元
北京市國稅局第五直屬稅務分局局長嚴紀:“北京一個企業集團自查補稅200萬元,后續審計環節僅一個事項就補稅2億元”。
在當天的論壇上,北京市國稅局第五直屬稅務分局局長嚴紀講述的一個真實案例把很多大企業代表都“驚到了”。
幾年前,有一個企業集團在北京有50多家成員企業,每年繳納的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多達幾十億元。稅務機關前不久在對其過去5年納稅自查情況進行統計時發現,該集團自查補稅額不到200萬元,其中印花稅和個人所得稅占到9成,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只有11萬元。但是,經過案頭審計和現場審計,僅一個特殊事項就補繳了企業所得稅2億多元。嚴紀直言,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很多企業自查環節走過場,其中的教訓可謂慘痛。
其實,對很多大企業而言,自查并不陌生。無論是在企業所得稅、貨物和勞務稅等稅種管理中,還是在稅務稽查部門稅收檢查中;無論是行業稅收管理中,還是在“堵漏增收”等稅務機關臨時性工作安排中;無論是在大企業全流程稅收風險管理中,還是在分事項稅收風險管理中,自查都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但遺憾的是,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稅務機關設置的這一環節卻并沒有受到企業應有的重視。在很多大企業負責人看來,這一環節“可有可無”。甚至在一些地方,企業抵觸、應付和藐視自查的不同情況都有發生。
“大企業對自查的態度正在快速轉變。”嚴紀說。她表示,隨著大企業對全流程稅收風險管理工作的深入了解,大企業普遍對自查環節的認識有了很大轉變。最早的藐視、輕視和僥幸等心態逐漸沒有了,后來請中介機構協助自查的大企業越來越多,現在則有更多的大企業愿意主動和稅務機關直接溝通,共同應對自查環節識別出來的稅務風險?!白鳛閺氖麓笃髽I風險全流程管理的稅務機關來講,我們感到非常欣慰。”嚴紀說。
北京中稅網稅務師事務所總裁王冬生近年來幫助很多大企業客戶開展過自查。他認為,從大企業的角度看,自查不僅能發現過往存在的一些稅務風險,更重要的還能創造新的價值。比如,有些大企業在自查階段發現有一些稅款多繳納了很多年,很快糾正了這種錯誤做法,本身就是一個價值創造的過程。同時,在自查階段,還有些大企業發現一些稅務處理還有合法的稅收籌劃空間,這又能為企業節稅不少。
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李萬甫表示,企業在自查環節往往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稅法的確定性不足,這是導致企業稅務風險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稅務機關在這方面應該更加主動,減少稅收政策的不確定性。一是推動稅收法定化進程,到2020年,力爭將所有的稅收暫行條例升級為法律;二是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明確以往制度設計要素構建過程當中的一些不足和問題;三是探索建立規范的稅收示范制度,強化行政解釋制度;四是規范稅務爭議的協調解決機制。
應對新策略:做實做細減少后續壓力
北京中稅網稅務師事務所總裁王冬生:“大企業光在思想認識上重視自查還遠遠不夠,必須在具體行動上把自查做深、做細。”
認識深度決定行動力度。諸多大企業自查不全面、不到位導致后期稅務風險大增的事實,讓越來越多的大企業在自查環節就早早地行動起來了。
中國人壽一家成員企業的稅務處長李先生告訴記者,他現在更愿意用“曲突徙薪”一詞來形容大企業在自查環節為防控稅務風險而采取的行動。在他看來,曲突徙薪的本意是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消除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因素,防患于未然。相比較而言,這個成語更能體現當前大企業在自查環節防控稅務風險的行動力——要自查,就要真查。
版權所有: 廣州市普粵財稅咨詢有限公司 粵ICP備-010100101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黃埔大道163號富星商貿大廈東塔15樓KL單元 郵政編碼: 5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