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2区av,性欧美xxx性护士猛天美传媒,东方影院av久久久久久,福利一区在线,www.久久久久,日本久久福利

廣州市普粵財稅咨詢有限公司
重要通知 :
稅率查詢
財稅專題
會計之家
實務探討

股權轉讓案例分析

——更新時間:2011-05-24 09:38:46 點擊率: 4051

    案例

  甲公司于2003年注冊成立,注冊資本為50萬元。2008年4月2日,經甲公司其他3位股東同意,張老板與李老板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以協議(合同)價格350萬元把自己擁有的甲公司25%股權轉讓給李老板。2008年5月18日,李老板支付給張老板348萬元現金后,兩人到工商管理部門辦理了股東變更手續,而甲公司注冊資本額仍為原注冊登記時的50萬元。2009年10月9日,張老板被公司所在地的地方稅務機關要求繳納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67.465萬元[(350-50×25%-0.175)×20%](0.175萬元為印花稅,滯納金的計算略)。

  但張老板對此不認同,他認為,從計稅收入看,雖然合同約定股權轉讓價格為350萬元,但他實際收到的只有348萬元,另外2萬元處于欠賬狀態。同時,所得額計算過程中,扣除額選擇的是50×25%=12.5(萬元),即2003年張老板實際交出的投資額。雖然工商執照登記的注冊資本額仍然是50萬元,但從甲公司2003年成立以來的幾年中(到股權轉讓的前一年度),公司發展需要資金時,張老板和其他幾個股東陸續為公司補充資金1150萬元,公司沒有到工商管理部門辦理注冊資本額變更登記,但公司資產負債表中的總資產已達2100萬元,“實收資本”項目是1200萬元,其中1150萬元雖沒有在工商部門增加注冊資本,但確實構成了對公司的資產投入。2007年7月7日,包括張老板在內的4個股東還召開了一次會議,簽訂了一份增資1150萬元的股東決議。否則,張老板25%的股權不可能賣出350萬元的價格。因此,張老板認為該筆股權轉讓所得稅款應是:[348-(50+1150)×25%-0.175]×20%=9.565(萬元)。

  稅法規定

  《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五款規定,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九條列舉了有價證券、建筑物等《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五款前四項財產原值的具體確認標準,唯獨沒有說明股權轉讓所得額計算中的原值如何確認,但在這四項之后,有“(五)其他財產,參照以上方法確定”,緊接其后的內容是“ 納稅義務人未提供完整、準確的財產原值憑證,不能正確計算財產原值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其財產原值”的兜底條款。

  關于計稅收入,《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條規定,個人取得的應納稅所得,包括現金、實物和有價證券。第二十二條只是籠統說明,財產轉讓所得,按照一次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計算納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加強股權轉讓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管理的通知》(國稅函[2009]285號)第四條對股權交易(轉讓)所得的計算規定是,稅務機關應加強對股權轉讓所得計稅依據的評估和審核。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計稅依據核定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2010年第27號)約束的重點也是計稅依據。制定這些條款的目的是調整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的股權轉讓行為。對于符合獨立交易原則條件下,股權轉讓的收入結算方法、“注冊資本”“實收資本”“投入資本”等與扣除原值的關系等,并沒有任何解釋。

  僅從表面上看,稅法對于個人股東轉讓股權的計稅收入和扣除原值都沒有更加明確的說明,才造成了張老板和稅務機關在計算所得稅額時產生了認識上的差異。究其實質,個人股權交易本身的復雜性和特殊性,決定了這類交易要受多類法律制度共同約束。

  分析

  個人股東轉讓股權收入只要符合獨立交易原則下的定價協議、并已到工商管理部門辦妥股東的變更(新股東)手續,在張老板沒有提出其他相關證據的情況下,就應該按協議(合同)價格確認股權轉讓者的收入。所以,該筆股權轉讓收入應確認為350萬元。

  對于可以扣除股權原值的確認,雖然甲公司提供的會計報表內“實收資本”為1200萬元,但沒能提供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股東實際已投資到甲公司的證據資料和賬簿記錄,無法證明工商執照上50萬元之外的另外1150萬元所謂“實收資本”的真實性。同時,雖然所提供報表“實收資本”為1200萬元,而2008年5月18日變更股東時,甲公司的注冊資本仍為50萬元,變更股東協議中所記載的甲公司注冊資本也是50萬元,這嚴重違反了《公司注冊資本登記管理規定》第三條、第六條、第七條等對“實收資本”的規定,也違背了《小企業會計制度》“實收資本”科目的會計核算要求。上述諸多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因素,導致了稅務機關在計算張老板轉讓甲公司股權的所得額時,扣除額原值只得選用具有法律效力的注冊資本額50萬元為基礎,而不可能采用張老板提出的缺乏真實性、合法性的1200萬元為基礎。盡管張老板感到冤屈,但《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公司法》、《公司登記管理條例》、《公司注冊資本登記管理規定》、《小企業會計制度》都為67.465萬元稅款的計算提供了依據。由此可見,企業一定要依法經營、依法管理并重視會計核算工作,才能盡可能規避稅收風險。

?

版權所有: 廣州市普粵財稅咨詢有限公司 粵ICP備-010100101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黃埔大道163號富星商貿大廈東塔15樓KL單元 郵政編碼: 5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