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4 社會領域標準化重點
公共教育
完善學校建設標準、學科專業和課程體系標準、教師隊伍建設標準、學校運行和管理標準、教育質量標準、教育裝備標準、教育信息化標準,制定學前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等重點領域標準,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特殊語言文字、涉外語言文字、語言文字信息化標準制修訂,加快城鄉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基本建成具有國際視野、適合中國國情、涵蓋各級各類教育的國家教育標準體系。
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險
建立健全勞動就業公共服務國家標準體系,加快就業服務和管理、勞動關系等勞動就業公共服務的標準研制與推廣實施,研制職業技能培訓、勞動關系協調、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和勞動保障監察標準,加強就業信息公共服務網絡建設標準研制,制修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信用體系建設、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經辦、待遇審核、服務規范、社會保險風險防控、醫保經辦、工傷康復經辦等領域的標準,提高社會保障服務和管理的規范化、信息化、專業化水平。
基本醫療衛生
制修訂衛生、中醫藥相關標準,包括衛生信息、醫療機構管理、醫療服務、中醫特色優勢診療服務和“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臨床檢驗、血液、醫院感染控制、護理、傳染病、寄生蟲病、地方病、病媒生物控制、職業衛生、環境衛生、放射衛生、營養、學校衛生、消毒、衛生應急管理、衛生檢疫等領域的標準。制定重要相關產品標準,包括中藥材種子種苗標準、中藥材和中藥飲片分級標準、道地藥材認證標準,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和質量水平。
食品及相關產品
開展食品基礎通用標準以及重要食品產品和相關產品、食品添加劑、生產過程管理與控制、食品品質檢測方法、食品檢驗檢疫、食品追溯技術、地理標志產品等領域標準制定,支撐食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公共安全
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基礎國家標準體系,開展全國視頻聯網與應用和人體生物特征識別應用、警用爆炸物防護裝備設計與安全評估、公共場所防爆炸技術等領域的標準研究,研究編制信息安全、社會消防安全管理、社會消防技術服務、消防應急救援、消防應急通信、刑事科學技術系列標準,研制危險化學品管理、化學品安全生產、廢棄化學品管理和資源化利用、安全生產監管監察、職業健康與防護、事故應急救援、工礦商貿安全技術以及核應急、安防和電氣防火等標準,完善優化特種設備質量安全標準,提高我國公共安全管理水平。
基本社會服務
制定和實施婦女兒童保護、優撫安置、社會救助、基層民主、社區建設、地名、社會福利、慈善與志愿服務、康復輔具、老齡服務、婚姻、收養、殯葬、社會工作等領域標準,提高基本社會服務標準化水平,保障基本社會服務的規模和質量。
地震和氣象
研制地震預警技術系統建設與管理、地震災情快速評估與發布、地震基礎探測與抗震防災應用等服務領域標準,制修訂氣象儀器與觀測方法、氣象數據格式與接口、天氣預報、農業氣象等基礎標準,重點研制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評估、氣候影響評估、大氣成分監測預警服務、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等技術標準和服務標準,針對氣象服務市場發展需求,加強市場準入、行為規范、共享共用等配套標準的研究與制定,提升我國防震減災和氣象預測的準確性、及時性與有效性。
測繪地理信息
重點研制地理國情普查與監測、測繪基準建設及應用、地理信息資源建設與應用、應急測繪與地圖服務、地下空間測繪與管理、地理信息共享與交換、導航與位置服務、地理信息公共服務等標準,加速提升測繪地理信息保障服務能力。
社會信用體系
加快社會信用標準體系建設,制定和實施實名制、信用信息采集和信用分類管理標準,完善信貸、納稅、合同履約、產品質量等重點領域信用標準建設,規范信用評價、信息共享和應用,服務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
物品編碼
完善和拓展國家物品編碼體系及應用,加快物品信息資源體系建設,制定基于統一產品編碼的電子商務交易產品質量信息發布系列標準,加強商品條碼在電子商務產品監管中的應用研究,加強條碼信息在質量監督抽樣中的應用,加快物聯網標識研究、二維條碼標準研究,加強物品編碼技術在產品質量追溯中的應用研究,加大商品條碼數據庫建設力度,支撐產品質量信用信息平臺建設。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研制跨部門跨領域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應用的通用安全標準,加快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地理信息采集、服務接口、數據安全、數據元、賦碼規范、數據管理、交換接口等關鍵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初步實現相關部門法人單位信息資源的實時共享,推動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在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領域應用。
城鎮化和城市基礎設施
重點開展城市和小城鎮給排水、污水處理、節水、燃氣、城鎮供熱、市容和環境衛生、風景園林、郵政、城市導向系統、城鎮市政信息技術應用及服務等領域的標準制修訂,提升城市管理標準化、信息化、精細化水平。提高建筑節能標準,推廣綠色建筑和建材。
(三)加強生態文明標準化,服務綠色發展。
以資源節約、節能減排、循環利用、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為著力點,推進森林、海洋、土地、能源、礦產資源保護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強重要生態和環境標準研制與實施,提高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節礦標準,加快能效能耗、碳排放、節能環保產業、循環經濟以及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標準研制,推進生態保護與建設,提高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水平。
專欄5 生態保護與節能減排領域標準化重點
自然生態系統保護
加強森林、濕地、荒漠、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檢測、評價以及生態系統服務、外來生物入侵預警、生態風險評估、生態環境影響評價、野生動植物及瀕危物種保護、水土保持、自然保護區、環境承載力等領域的標準制定與實施,實現生態資源的可持續開發與利用。
土地資源保護
制修訂土地資源規劃、調查、監測和評價,耕地保護、土地整治、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永久基本農田紅線劃定,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等領域的關鍵技術標準,制定不動產統一登記、不動產權籍調查以及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等領域的關鍵技術標準,制修訂土地資源信息化領域標準,提高國土資源保障能力和保護水平。
水資源保護
制修訂水資源規劃、評價、監測以及水源地保護、取用水管理等標準,研制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配套標準和重點行業節水標準、水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標準,開展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相關標準研究。
地質和礦產資源保護
制修訂地質調查、地質礦產勘查、礦產資源儲量、礦產資源開發與綜合利用、地質礦產實驗測試、礦產資源信息化等領域的關鍵技術標準以及石油、天然氣、頁巖氣、煤層氣等勘查與開采關鍵技術標準,研制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等領域標準,制修訂珠寶玉石領域基礎性、通用性技術標準,提高地質、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和水平。
環境保護
制修訂環境質量、污染物排放、環境監測方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標準,開展海洋環境保護和城市垃圾處理技術標準的研究,開展防腐蝕領域標準制定。研制工業品生態設計標準體系,制修訂電子電氣產品、汽車等相關有毒有害物質管控標準,制修訂再制造、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園區循環化改造、資源再生利用、廢舊產品回收、餐廚廢棄物資源化等標準,為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技術保障。
節能低碳
制修訂能效、能耗限額等強制性節能標準以及在線監測、能效檢測、能源審計、能源管理體系、合同能源管理、經濟運行、節能量評估、節能技術評估、能源績效評價等節能基礎與管理標準,制修訂高效能環保產品、環保設施運行效果評估相關標準,制修訂碳排放核算與報告審核、碳減排量評估與審核、產品碳足跡、低碳園區、企業及產品評價、碳資產管理、碳匯交易、碳金融服務相關標準。
(四)加強文化建設標準化,促進文化繁榮。
以優化公共文化服務、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和規范文化市場秩序為著力點,建立健全文化行業分類指標體系,加快文化產業技術標準、文化市場產品標準與服務規范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標準體系,建立和實施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制定文化安全管理和技術標準,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保障文化環境健康有序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版權所有: 廣州市普粵財稅咨詢有限公司 粵ICP備-010100101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黃埔大道163號富星商貿大廈東塔15樓KL單元 郵政編碼: 5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