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成本形成過程分析
——更新時間:2006-10-03 04:45:32 點擊率: 4428
成本的形成過程分析
企業的實際總成本、各經營領域的實際成本和名單位產品的實際成本均是在投入、轉換、產出過程中形成的。因此,要解決成本水平高的問題,必須進一步分析問題產生在轉換機能的哪些環節。其分析過程如下:
第一步:描述與成本水平問題有關主要工作流程的現狀。
各部門、各項工作均有工作程序(例如:設計部門從新產品的經濟、技術可行性研究開始直至產品設計定型的流程,備件從接受訂貨、制定計劃,直至生產、庫存、發運的流程)。無論工作程序是否符合制度規定,咨詢人員要了解工作過程實際是怎樣進行的,并用解析分析法予以客觀描述。
第二步:判斷工作流程中造成成本問題嚴重的關鍵環節。
咨詢人員會發現工作流程中的許多問題。這時,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造成重大成本問題的關鍵環節上,說明是什么活動、什么時間以及由哪些崗位、哪些人、怎樣造成的;說明該問題與流程的上游"供應者"有什么關系,對流程的下游"用戶"造成了什么影響。
第三步:研究改進轉換機能,降低成本的措施。
其基本方法是運用價值工程的方法于工作流程和工作成果的分析。具體分析關鍵環節的要點如下:
(1)描述部門功能。
①該部門在組織機構中處于何地位?
②該部門由哪些工作人員組成?其人數與姓名?
③該部門承擔的任務或功能有哪些?
④該部門的每項功能需要多少時間來完成(以人/年計算)?全部功能需要多少時間來完成?
(2)描述部門各功能提供的產品或服務。
①每個功能各由哪些活動組成?活動方式是什么?
②每個功能提供什么產品或服務?
③每個功能的產品或服務向誰提供?哪些部門是其"用戶"?什么時間提供?頻率如何?
④每個功能與上游哪些"供應"部門發生聯系?輸入要素是什么?
⑤每個功能的承擔者是誰?其人數與姓名?所需用的工作時間是多少人/年?
(3)描述部門各功能的成本。
①每個功能的人工費用是多少?
②每個功能的設備、設施折舊費是多少?
③每個功能的辦公用品、辦公設備費用是多少,或材料、工具費是多少?
④每個功能的其他費用還有哪些?各多少?
⑤每個功能的年總費用是多少?
⑥部門各功能的年總費用是多少?
通過上述三項分析,該部門的功能、功能成本及服務狀況更具體清晰了。下一步的工作則是組織該部門的工作人員與上游"供應者"、下游"用戶"一起研究以下問題,并作出改進建議。
①"用戶"需要什么產品和服務?對現產品和服務需要作哪些改進?
②部門需要承擔什么功能?哪些需要加強?哪些需要補充?哪些需要取消?哪些需要簡化?
③部門的功能成本如何降低?功能成本目標的上限是多少?降低率是多少?
對各種建議作歸納整理后,要吸收有關部門負責人參與改進建議的可行性及利弊評價,以取得意見的統一。作出決策后,要制定實施規劃,推動成本的關鍵部門切實解決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從改變工作程序、工作內容、工作方法入手提高轉換機能的效率、降低成本,是大有潛力可挖的。但是,完全依靠當事部門人員設想改善方案,可能很難有突破和創新;而完全依靠外來人員(咨詢人員、企業其他部門)設想改善方案又容易遭到當事部門人員心理上的抵制。因此,將兩種力量很好地結合,使改善方案既符合工作的需要,又符合部門人員各自的追求,則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