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工資支付的實際情況,建立工資支付預警制度。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可以對連續拖欠勞動者工資二個月以上或者累計拖欠達三個月以上的用人單位實施工資支付重點監察;情節嚴重的,可以向社會公布。
納入工資支付重點監察的用人單位,付清原拖欠的勞動者工資,且在六個月期限內未再發生新的拖欠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應當解除其重點監察;已向社會公布的,應當在原公布范圍內公示解除重點監察。
第四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工資支付應急預案。因拖欠、克扣勞動者工資引發群體性事件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應當根據應急預案,迅速會同有關部門處理,有關部門應當配合。
第四十三條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對用人單位工資支付行為的監督檢查制度,規范監督檢查程序,依法對用人單位工資支付情況進行監察,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理。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依法對用人單位工資支付情況進行執法檢查時,用人單位應當如實報告情況,提供相關資料和證明,不得弄虛作假、阻礙、拒絕。
第四十四條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對工資支付違法行為的舉報投訴制度,設立舉報投訴信箱,公布舉報投訴電話,為勞動者舉報投訴提供便利條件,并為舉報人保密。
第四十五條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包括工資支付情況在內的用人單位勞動守法誠信檔案,推行勞動守法誠信評價制度;建立拖欠、克扣工資單位黑名單制度,對拖欠、克扣勞動者工資情況嚴重的用人單位,通過傳播媒體或者在職業介紹場所、用人單位工作場所等地點予以公布,并將有關情況向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工商、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發展改革、經濟信息化、財政等有關部門和單位通報。
被列入拖欠、克扣工資黑名單的用人單位,其失信記錄納入人民銀行企業征信系統、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以及行業誠信信息平臺;屬于政府投資工程項目的,同時納入政府工程項目投資審批系統。有關部門在政府資金支持、政府采購、招投標、生產許可、履約擔保、資質審核、融資貸款、市場準入、評優評先等方面,應當對其予以嚴格限制。
第四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工資支付執法情況的監督檢查。上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應當加強對下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工資支付執法情況的監督檢查,發現下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對用人單位工資支付的違法行為不作為或者作出的行政處理決定違法、不當的,應當責令其限期改正。
第四十七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有權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舉報投訴:
(一)拖欠或者克扣勞動者工資的;
(二)支付勞動者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
(三)拒不支付或者不按規定支付勞動者加班或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的;
(四)其他侵害勞動者合法工資報酬權益的行為。
第四十八條 因工資支付發生爭議,用人單位負有舉證責任。用人單位拒絕提供或者在規定時間內不能提供有關工資支付憑證等證據材料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勞動者提供的工資數額及其他有關證據作出認定。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都不能對工資數額舉證的,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參照本單位同崗位的平均工資或者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水平,按照有利于勞動者的原則計算確定。
第四十九條 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工資支付日期前,有證據證明用人單位法定代表人、實際經營者或者主要負責人采取逃匿、轉移財產等方式逃避支付工資義務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責令其限期支付。
第五十條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在辦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件過程中,發現涉案人員有拒絕調查、逃匿或者轉移、隱藏、銷毀證據等行為,依法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前介入調查,公安機關應當予以配合。有關行為涉嫌犯罪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應當依法向公安機關移送案件。
第五十一條 工會組織對用人單位遵守工資支付法律、法規的情況依法進行監督,發現違法行為的,有權要求用人單位改正,并及時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通報。用人單位拒不改正或者經營者逃匿的,工會組織可以代表職工請求當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依法處理,勞動者申請勞動仲裁或者提起訴訟的,工會組織應當依法予以支持和幫助。
第五十二條 用人單位拖欠或者克扣工資,勞動者要求工會組織協助解決的,工會組織應當代表職工與用人單位進行協商,并協助用人單位維護正常的生產、工作秩序。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三條 用人單位連續拖欠或者克扣勞動者工資二個月以上或者情節特別嚴重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應當責令其改正并作出行政處理決定。用人單位在規定的期限內拒不執行行政處理決定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可以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四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可以對用人單位處以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并可以對其法定代表人處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依法制定工資支付制度并告知本單位全體勞動者的;
(二)未以貨幣形式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未在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當日結清并一次性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四)未如實編制工資支付臺賬的;
(五)未向勞動者本人提供其工資清單的。
第五十五條 施工總承包單位、分包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未實行用工實名管理、工資支付專戶管理等制度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以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六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分別責令限期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勞動者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差額、加班或者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照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一倍以下的標準計算,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一)拖欠或者克扣勞動者工資的;(二)支付勞動者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三)拒不支付或者不按照規定支付勞動者加班或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的。
第五十七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視情節輕重,處以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拒絕、阻礙勞動保障行政執法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的;
(二)不按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的要求報送書面材料、隱瞞事實真相、出具偽證或者隱匿、毀滅證據的;
(三)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拒不履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的行政處理決定的。
第五十八條 對采取逃匿等方式拖欠工資,致使勞動者難以追償其工資而引發嚴重影響公共秩序事件的用人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經營者,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因用人單位拖欠、克扣工資而引發嚴重影響公共秩序事件的,用人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經營者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到現場協助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處理事件;未到現場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處以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九條 政府投資工程項目因拖欠工程款引發拖欠、克扣勞動者工資的,追究項目負責人的責任。
第六十條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未建立用人單位工資支付違法行為舉報制度的;
(二)未為舉報人保密的;
(三)未依法及時處理勞動者舉報或者工會組織按照本條例第五十一條規定提出的處理建議的;
(四)發生群體性事件,未啟動應急預案的。
第六十一條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可以根據情節輕重,給予主要負責人及直接責任人員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玩忽職守、濫用職權的;
(二)利用職權謀取私利的;
(三)泄露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的。
第五章 附 則
第六十二條 本條例中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一)工資,是指用人單位基于勞動關系,按照勞動者提供勞動的數量和質量,以貨幣形式支付給勞動者本人的全部勞動報酬。一般包括:各種形式的工資(計時工資、計件工資、崗位工資、職務工資、技能工資等)、獎金、津貼、補貼、延長工作時間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屬于勞動報酬性的工資收入等;但不包括用人單位按照規定負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和安全生產監察行政部門規定的勞動保護費用,按照規定標準支付的獨生子女補貼、計劃生育獎,喪葬費、撫恤金等國家規定的福利費用和屬于非勞動報酬性的收入。
(二)正常工作時間工資,是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用人單位依法應當支付的勞動報酬。正常工作時間工資不包括下列各項:
1.延長工作時間工資;
2.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
3.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的勞動者福利待遇等。
(三)最低工資,是指按照前項規定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用人單位依法應當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
(四)拖欠工資,是指用人單位無法定理由逾期未支付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者應得工資的行為。
(五)克扣工資,是指用人單位無法定理由扣減勞動者應得工資的行為。
(六)民辦非企業單位,是指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個人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
第六十三條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工資支付數額發生爭議的,應當按照勞動爭議處理規定處理。
第六十四條 本條例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工資,約定的工資不得低于所在地政府公布的本年度最低工資標準。
版權所有: 廣州市普粵財稅咨詢有限公司 粵ICP備-010100101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黃埔大道163號富星商貿大廈東塔15樓KL單元 郵政編碼: 5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