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對企業營運能力的影響
——更新時間:2006-09-28 11:56:55 點擊率: 6070
企業要發展,要提高經濟效益,就要有大量的資金。企業有資金的基礎,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開源,就是要創造新產品研發機制,更多地創造新產品,擴大市場份額;二是節流。即需要企業實行全面的成本控制來節約開支,控制好成本,這不僅可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還可以使企業擁有更多的營運能力,盤活資產,增加資產的贏利能力。具體來說,成本控制對企業營運能力的影響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加強成本控制是增加贏利的根本途徑,也是解決企業資金困難的唯一出路。眾所周知,獲利是企業財務管理乃至經營管理的重要目標,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經營的一種本能,更是生存發展和競爭的需要,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在科技不斷進步的今天,產品不斷更新換代,企業必須推出更好、更新、更精的產品,擴大銷售量,這就需要不斷更新設備、引進技術、進行創新。這些都需要付出貨幣,資金是企業的“血液”目前企業資金來源的最主要部分就是負債,如果負債資金成本率高于資金收益率,企業的經營效益中很大的一塊被債權人得去,企業自身所剩無幾,資金周轉就出現了問題。因此,增加贏利,逐步積累資金,使企業自有資金逐年增加,資金的困難才能逐步得到緩解。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降低成本都可以增加利潤:在收入不變的情況下,成本降低了,可以使利潤加;在收入增加的情況下,可使企業利潤增加得更快;在收入下降的情況若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亦可抑制利潤的下降。
(2) 產品的高成本直接影響產品的資金占用,影響營運能力。產成品資金是指企業在銷售過程中各種庫存的產品所占的資金,產成品資金占用過大、周轉時間過長是造成企業流動資金占用增加,資金周轉緩慢,生產資金周轉緊缺的重要原因。目前,造成企業產品成上升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能源和原材料漲價;二是企業管理混亂,成本控制措施不利,庫存產品總值增加。例如,在原材料和燃料采購中,沒有遵循擇優、擇廉、擇近和適銷對路的原則,導致采購成本提高;在材料物資儲備過程中,不認真執行物資保管的技術管理規程和保管責任制,造成儲備過程中的損失,提高了儲備成本;在生產過程中,材料、燃料和電力消耗定額的管理工作弱化,材料浪費嚴重。這些都會導致企業產品成本的增加。
對于第一種客觀因素,我們無能為力,我們能做的就是要在主觀上下工夫,苦練內功,做好成本管理的基礎工作(如定額管理、成本的原始記錄和材料物資的計量驗收工作),建立建全成本的計劃、執行與分析制度,在成本控制中要引入價值鏈方法,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每個環節、每項工作都要用價值鏈分析法,分析其是否有效地利用資源為企業創造了最大化的價值;使用投入產出的概念分析每個環節、每項工作是否能獲得正效益,為企業整體效益最大化產生正面的作用;還要把企業成本控制問題放在整個市場環境中予以全面考慮,因為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是為滿足客戶需要而設計的系列作業的集合體,實現整體“價值鏈”成本的降低。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降低產品資金占用額,提高企業營運能力。
(3) 產品成本的高低影響企業的定價策略,影響企業銷售收入,進而影響到企業的營運能力。隨著產品成本的提高,定價策略必須調整,如果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長期虧損不僅營運能力下降,而且將會面臨破產的危險。如果提高售價,雖然可以要一定程度上增加銷售收入,但是也帶來了負作用,企業提高產品售價會引發經銷商和供應商相應的提價要求,同時也會增加流轉稅的負擔。不僅如此,提價還會喪失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在產品差異化程度無法達到預定要求時,企業銷售收入會大幅度減少,營運能力急劇下降。總之,成本降低了才有力量去提高質量、創新產品設計或改善職工福利待遇和增加股利,才可以削減售價以擴大銷售,增加市場份額。經營基礎才能穩固。許多企業在競爭中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成本控制失控,導致營運能力狀況惡化,資金周轉不好。
企業管理的目標是生存、發展、獲利。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固然要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例如,提高勞動生產率,改進產品設計,提高產品質量,擴大銷售收入,降低成本等。其中,加強成本控制、努力降低成本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是其他管理措施的基礎。所以,對于企業營運能力分析。不僅僅要計算其指標,更要關注成本控制措施對營運能力影響,這才能從根本上找到營運能力提高或降低的原因。